上海奉贤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发布者: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22-01-25浏览次数:10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奉贤区紧抓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机遇,积极应对全球疫情反复带来的影响,经济得到了持续复苏,经济基本面逐步夯实。具体来看,农业发展持续提质增效,正在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业经济加速反弹,盈利水平回升明显;服务业占区域经济的比重持续上升,消费品市场加速复苏;净出口近七年首次反弹,跨境电商迅速发展;财政收入反弹,房地产销售趋于理性。结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及奉贤区经济发展的趋势,预计2022年奉贤区经济总量将持续复苏,有望实现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但受全球疫情反复的影响,全球供应链出现短缺危机,经济运行中不确定的因素此消彼长,对未来奉贤区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建议奉贤抢抓城市数字化转型契机,打造数字时代文化创意之都;持续扩大东方美谷影响力,助力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打造生态文化品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奉贤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重要机遇

 1.新城建设助力奉贤高质量发展

  新城建设势头迅猛,硕果累累。奉贤新城是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五大新城之一,也是上海“十四五”规划中,上海南部滨江沿海发展走廊上具有鲜明产业特色和独特生态禀赋的节点城市。20214月《奉贤新城“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正式发布,描绘了奉贤新城到“十四五”末的建设发展蓝图:立足“新片区西部门户、南上海城市中心、长三角活力新城”定位,打造成为环杭州湾发展廊道上具有鲜明产业特色和独特生态禀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形成创新之城、公园之城、数字之城、消费之城、文化创意之都的“四城一都”基本框架。截至到2021年前三季度,奉贤新城建设成果颇丰,发展势头迅猛。具体来看:“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上海之鱼”、轨交5号线、BRT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南桥源”“东方美谷大道”等城市更新顺利推进;国妇婴、新华医院、复旦儿科医院等三甲医院扎堆落户;上海中学国际部奉贤分校、世外学校、中福会幼儿园等一批教育资源纷至沓来,教育质量成为“郊区王”;东方美谷品牌价值110多亿元,成为“中国化妆品产业之都”;“长安杯”三连冠;全国文明城区三连创;评为“2021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满天星”“四叶草”“种草”“妈妈式服务”“项目引领、规划服务”等创新举措精彩纷呈。奉贤新城建设的快速推进,为奉贤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新亮点、爆发点,未来奉贤也将立足“新片区西部门户、南上海城市中心、长三角活力新城”定位,形成更多新空间、新名片、新超越。


 2.“东方美谷”产业集聚持续发力

  深耕美丽健康产业,“东方美谷”产业生态圈逐步扩大。东方美谷产业集聚中心一直致力于发展美丽健康产业,其中,化妆品行业已成为东方美谷的特色品牌,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优质企业入驻园区。截至20219月,东方美谷核心区已入驻167家企业,包含商标13829个,其中第三类商标约占13%,专利总数达5838个,东方美谷将引领上海美丽健康产业发展,建成全国甚至全球美丽健康产业标杆。截止20218月底,东方美谷化妆品行业销售额已超过75.1亿元,相当于2020年全年零售额的87%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打通“东方美谷”产业链。上海东方美谷生物科技园区,一直以生物医药、美丽健康为产业发展导向,不仅是上海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还是国际科技兴贸创新基地,东方美谷生物科技园区运用专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产业扶持体系,培育了国内规模较大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和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的发展高地。2019-2020年,东方美谷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产值上升趋势明显,占全区产值比重迅速上升,2020年,东方美谷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产值占全区产值比重已经高达87%。截止20218月,东方美谷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产值已超122亿元,东方美谷生物医药行业正迅速发展,已成为东方美谷产业集聚中心的中坚力量。


  3.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初具形态

  奉贤文化创意产业已逐步成长为奉贤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7.7亿元,较2018年同比增长22.2亿元,增幅为25.96%;截至2020年底,文创产业规模以上企业71家。奉贤已建成了一批业态集聚、功能融合的文创载体。新认定市区两级重点文创载体14家,包括市级文创园区2家,区级文创园区7家;文创示范楼宇和示范空间5个。全区各级各类文化地标加快建设,国家A类标准的人文生态综合剧院——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盛装迎客,成为南上海文化新地标,并成立了上海九棵树艺术基金会、九棵树艺术家委员会,多领域支持、资助各类文化项目;奉贤博物馆和规划展示馆相继落成并开馆运营,青年艺术公园、雕塑艺术公园、泡泡公园等主题公园建成开放,成为市民休闲的网红打卡地;传悦坊、山金中澳城等大型文化综合体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奉贤打造了一批文化品牌,持续推进“文化基因”工程,集聚了一批创意引领、创意丰富的文化创意人才,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目前,奉贤的城市规划日益完善,基础设施日新月异,公建配套日渐成熟,生态优势日益凸显。构建奉贤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未来将发展成为奉贤新城新型产业体系的新增长点、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增长极。


 4.乡村振兴建设具备先发优势

  国有资本助力乡村振兴,加速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上海百村实业有限公司,全国首个农村综合帮扶“造血”平台。百村实业将一次性“输血”转化为可持续的“造血”,把经济相对薄弱的乡村集体经济统筹到区级层面,开辟一条村集体经济综合帮扶的新路子;安信农保通过“保险+”信贷、土地和集体资产等不同部分相互合作的模式,构建了“三农”风险保障的新体系,为农民带来了实惠的宝藏。奉安双方搭建合作平台,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规范了区域性农业保险的制度安排,实现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国盛集团参与建设了奉贤区青村镇吴房村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在吴房村打造了三产融合、三区联动的产业一体化样板。不以“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突出“产业社区”作用,打造了乡村产业的孵化器和加速器,为吴房村的关键产业提供了发源地和生产温床。      

  生态商务区绿核引领,宜居宜业水平日益提升。奉贤区一直以改善乡村居住环境为目标,并且积极探索新模式,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希望能够打造吸引人的优美环境、服务人的良好设施、留住人的优质产业,塑造一个适合居住、旅游、创业的高品质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乡村地区吸引力。通过为“空心村”引入城市工商资本,形成宜商宜农、宜工宜居的特色生态商务经济带。2020年,奉贤区累计落户企业总部565家,并已完成合景泰富、英科中心、弘正新能源等一批重点总部项目建设,合计实现税收约5.09亿元。“三园一总部”发展模式通过唤醒沉睡的农村“三块地”资源,将奉贤丰富的生态资源与城区的产业资本相融合,在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庞大助力,提高了政府的税收收入和农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形成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循环促进的发展新格局。

二、风险挑战

1.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此起彼伏

 全球供应链短缺危机凸显。2021年以来。随着全球疫情形势好转,世界经济逐步复苏,但呈现出显著的分化和不均衡态势。国际贸易、投资以及制造业等加速恢复,发达国家的货币宽松政策及转向预期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一定波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内外经济环境更加脆弱,全球供应链短缺危机也愈发突出。目前,全球无论是铜、铁矿石、钢铁等原材料还是化工、橡胶和塑料制品、半导体、汽车、消费电子等中下游行业,均出现了价格上涨、供应短缺问题。最早遭受冲击的芯片行业,“抢芯大战”正愈演愈烈。根据咨询公司Alixpartners的测算,受供应链问题拖累,全球汽车制造商今年可能损失2100亿美元的收入,几乎是今年年初预测损失规模1100亿美元的两倍。 “缺芯”危机对我国汽车产业也造成了较大影响。截至20218月,我国汽车产量已连续5个月出现环比下滑,连续4个月出现同比下滑,部分车型出现停产情况,严重制约了自主企业优势产品进一步的向上突破和市场推广。尽管从奉贤区2021年前三季度的工业总产值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未来要想进一步的发展仍需警惕供应链短缺风险,提早谋划。

 由外需恢复带动的经济增长要高于内需。虽然目前的经济表现是乐观喜人的,但从长远看,未来依旧充满不确定性。2021年上半年的地方财政盘点,仅上海一地处于“收支盈余”状态,其他地方省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财政缺口,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上海经济恢复要高于绝大多数地区,而全国整体的经济形势依旧不容过分乐观。外需层面,虽然出口增长恢复较快,但是这增长包含短期冲击成分,由于世界其他经济体依旧处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之下,订单回流促进了国内的外需扩张。但从长远来看,随着疫苗的铺开以及各国逐渐采取放任共存的防疫政策,经济生产将很快得到恢复。除去因疫情冲击的回流订单,目前复杂多变的中外关系使得长期的外需增长蒙上了一层不确定的阴影。全球能源价格波动,国内限电停产也对未来的经济增长带来了不确定性。


 2.营商环境仍有一定提升空间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实力日益雄厚。2021年奉贤区持续打造包容开放的营商环境,积极发挥政府作用,逐渐由“命令—服从”向“服务—赋能”转变,力争打响属于奉贤营商环境的主题和品牌,推动政府角色从“审批型政府”向“合作型政府”迈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持续增长。在多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奉贤区市场主体实力日益雄厚、活力更加充沛。20211-8月,奉贤区新设企业数为75480户,同比增长7.4%;其中新增私营注册企业73135户,占比96.9%,较上年同比增长5.2%。中国网中国商务频道联合有关单位于69日发布的《2021年长三角企业动态分析报告》显示,奉贤区从20211月起,每月新增企业数连续3月夺得第一,成为第一季度长三角27城新增企业数的冠军。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终点,仍面临诸多挑战。在奉贤区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工作中,仍存在协调沟通不够到位、统筹力量比较薄弱等方面的问题。如:各职能部门对营商环境测评指标的深入研究不足,与对应市级部门的协调沟通不到位;营商环境涉及面广量大,需要进行大量的协调、沟通、督促、推进工作,实际工作需求与目前的人员配备有相当大的差距;对于综合营商指数测评中的部分指标,郊区存在天然的短板,并且区位劣势短期内难以弥补;改革宣传不够有效。奉贤优化营商环境的案例和故事在全市范围内影响力较小,酒香也怕巷子深,导致评审专家对奉贤营商环境的主观印象不够深,进而影响对营商环境水平的评价。未来仍需以系统性的视角,将各部门上下联动、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学习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不断自审自省,主动找差距、找不足,补齐短板,增强服务意识。


 3.数字化转型基础较为薄弱

 奉贤农业数字化转型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奉贤农业数字化转型,主要体现在数字平台建设方面,具体概括为“1+10+X”,即1个区级云平台——“上海•奉贤数字乡村和数字农业云平台”,10个镇级云平台——“奉贤•XX镇(街道、集团、开发区)数字乡村和数字农业云平台”,X个涉农工作及行业管理应用场景,通过“一图”掌控全区数据,通过“一屏”可视全区动态。但目前奉贤区农业数字化转型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建立起依托数字技术的从生产、采购、销售、金融等一体化的数字生态,尤其是数字农业的前言生态如供应链可视化、可追溯性等建设方面,也是相对比较滞后。平台汇聚了近三年涉农数据,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不统一,整理分类困难,整合难度大。

 “数字江海”发展有较大提升空间。“数字江海”是奉贤区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带动全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程,也是奉贤加快提升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赶超先进城区的重要抓手。但根据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发布的《上海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2020)》,奉贤在全市16个区中排名倒数第2位,仅高于崇明区。“数字江海”园区在数字产业已有及潜在规模、产业代表性企业落户数量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并且当前“数字江海”计划仍处于开发建设过程中,对未来建设成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数字江海”各方面的吸引力。为顺应及引领数字化浪潮,奉贤区应抓住数字化产业变革机遇,继续大力支持“数字江海”建设,补齐产业基础和技术短板,将其打造为核心主导产业强势和产城融合特色鲜明的数字化“名片”,反哺奉贤区数字化转型进程。

                                                                                                                                  作  者:朱平芳 邸俊鹏

选  自:上海蓝皮书“上海奉贤经济发展分析与研判(2021-2022)”